张仪为秦破从连横

【原文】

张仪为秦破从连横,说楚王曰:秦地半天下,兵敌四国[1],被山带河[2],四塞以为固。虎贲之士百余万[3],车千乘,骑万匹,粟如丘山。法令既明,士卒安难乐死[4]。主严以明,将知以武。虽无出兵甲[5],席卷常山之险,折天下之脊,天下后服者先亡[6]。且夫为从者,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也。夫虎之与羊,不格明矣[7]。今大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,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。

凡天下强国,非秦而楚,非楚而秦,两国敌侔交争,其势不两立。而大王不与秦,秦下甲兵,据宜阳,韩之上地不通[8];下河东,取成皋,韩必入臣于秦。韩入臣,魏则从风而动。秦攻楚之西,韩、魏攻其北,社稷岂得无危哉?且夫约从者,聚群弱而攻至强也。夫以弱攻强,不料敌而轻战,国贫而骤举兵,此危亡之术也。臣闻之:兵不如者,勿与挑战;粟不如者,勿与持久。’夫从人者,饰辩虚辞[9],高主之节行,言其利而不言其害,卒有楚祸[10],无及为已,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。

秦西有巴蜀,方船积粟[11],起于汶山[12]。循江而下,至郢三千余里。舫船载卒,一舫载五十人,与三月之粮,下水而浮,一日行三百余里;里数虽多,不费马汗之劳,不至十日而距扞关[13];扞关惊,则从竟陵已东,尽城守矣[14],黔中、巫郡非王之有已。秦举甲出之武关,南面而攻,则北地绝。秦兵之攻楚也,危难在三月之内。而楚待诸侯之救,在半岁之外,此其势不相及也。夫恃弱国之救,而忘强秦之祸,此臣之所以为大王之患也[15]。且大王尝与吴人五战三胜而亡之,陈卒尽矣[16];有偏守新城而居民苦矣[17]。臣闻之:攻大者易危[18],而民弊者怨于上。’夫守易危之功,而逆强秦之心,臣窃为大王危之。且夫秦之所以不出甲于函谷关十五年以攻诸侯者,阴谋有吞天下之心也。楚尝与秦构难,战于汉中。楚人不胜,通侯、执珪死者七十余人[19],遂亡汉中。楚王大怒,兴师袭秦,战于蓝田,又却。此所谓两虎相搏者也。夫秦、楚相弊,而韩、魏以全制其后,计无过于此者矣,是故愿大王熟计之也。

秦下兵攻卫、阳晋,必(开)[关]扃天下之匈[20],大王悉起兵以攻宋,不至数月而宋可举。举宋而东指,则泗上十二诸侯,尽王之有已。凡天下所信约从亲坚者苏秦,封为武安君而相燕,即阴与燕王谋破齐共分其地。乃佯有罪,出走入齐,齐王因受而相之。居二年而觉,齐王大怒,车裂苏秦于市。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,而欲经营天下,混一诸侯,其不可成也亦明矣。今秦之与楚也,接境壤界,固形亲之国也[21]。大王诚能听臣,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,楚太子入质于秦,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,效万家之都,以为汤沐之邑,长为昆弟之国,终身无相攻击。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。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[22],须以决事[23]。

楚王曰:楚国僻陋,托东海之上。寡人年幼,不习国家之长计。今上客幸教以明制,寡人闻之,敬以国从。乃遣使车百乘,献鸡骇之犀、夜光之璧于秦王。

【注释】

[1]四国:四方之国。
[2]被山:以山为被,指四境有山险阻隔。

带河:以河为带,指东边又绕着黄河。
[3]虎贲之士:勇士。
[4]安难乐死:即不怕苦,不怕死,安于苦难,乐于献身。
[5]虽:假令。无:同毋,语辞。
[6]后服者先亡:后臣服的国家先灭亡。
[7]格:敌,斗。
[8]上地:即上党。
[9]饰辩虚辞:夸饰其语,诡辩其言。
[10]卒:通猝,突然。楚:盛,大。
[11]方船:两舟相并。
[12]汶山:即岷山。
[13]扞关:古关名。故址在今湖北长阳西。也作捍关。
[14]城守:修城而守之。
[15]此臣句:两之字疑为衍文。
[16]陈:即阵。
[17]有:即又。
[18]攻:当为功。
[19]通侯:功德通于王室者。执珪:楚上爵名。
[20]关:原作开,据鲍本及黄丕烈说改。匈:即胸。
[21]形亲:按形势当亲近。
[22]从车下风:谦词,献给你的车下风,表示不敢直接献给大王。
[23]须:等待。

【翻译】

张仪为秦国瓦解合纵联盟、组织连横阵线,游说楚王说:秦国土地占有天下之半;武力可与四国抗衡;四境有山险阻隔,东边又绕着黄河,四边都有险要的屏障,国防巩固。还有勇士百多万人,战车千辆,战马万匹,粮食堆积如山,法令严明,士卒不怕苦,不怕死,安于苦难,乐于献身。国君严厉而又英明,将帅足智多谋而又勇武。假如秦国出兵,取得恒山的险隘,就像卷席那样轻而易举。这样,就控制了诸侯要害之地,天下后来臣服的人必然遭到灭亡。再说,搞合纵联盟的人,无异于驱赶群羊去进攻猛虎,弱羊敌不过猛虎,这是很明显的。现在大王不与猛虎友好,却与群羊为伍,我认为大王的主意完全错了。

大凡天下的强国,不是秦国,就是楚国;不是楚国,就是秦国,两国不相上下,互相争夺,势不两立。如果大王不与秦国联合,秦国出兵杀将进来,占据宜阳,韩国的上党要道就被切断;他们进而出兵河东,占据成皋,韩国必然投降秦国。韩国投降秦国,魏国也必然跟着归顺秦国。这样,秦国进攻楚国的西边,韩、魏又进攻楚国的北边,楚国怎能没有危险呢?况且那合纵联盟,只不过是联合了一群弱国,去进攻最强的秦国。以弱国去进攻强国,不估量强敌而轻易交战,致使国家贫弱而又经常发动战争,这是危险的做法。我听说:兵力不如人,切勿挑战;粮食不如人,切勿持久。’那些主张合纵联盟的人,夸夸其谈,巧言辩说,赞扬人主的节操和品行,只谈好处而不谈祸害,一旦大祸临头,就无所措手足了,所以希望大王要深思熟虑。

秦国西有巴、蜀,用船运粮,并船载粮,自汶山起锚,顺长江而下,到楚都有三千多里,并船运兵,一船载五十人,准备三个月的粮食,浮水而下,一日行三百多里,路程虽长,却不费汗马之劳,不到十天,就到达扞关,与楚军对峙;扞关为之惊动,因而自竟陵以东,只有守卫之力,黔中、巫郡都会不为大王所有了。秦国出兵武关,向南进攻,那么楚国的北部交通被切断。秦军攻打楚国,三个月之内形势将十分危急,而楚国等待诸侯的援军,要在半年之后,这种形势必然等不及援救。依靠弱国远水不解近渴的救援,忘记强秦迫在眉睫的祸患,这就是我为大王所担忧的。再说,大王曾与吴国交战五战三胜而败敌,兵卒已用尽,又远守新得之城,而住在那里的百姓深受其苦。我听说:功业大的人易遭危险,百姓穷困的易抱怨君上。’追求易受危难的功业,而违背强秦的意愿,我暗自为大王感到危险。至于秦国之所以十五年来不出兵函谷关进攻诸侯,是因为它有阴谋吞并诸侯的野心。楚国曾与秦国交战,战于汉中,楚国未取胜,通侯、执珪以上官爵死了的有七十多人,终究失掉了汉中。楚王于是大怒,出兵袭秦,战于蓝田,又遭失败。这就是所谓两虎相斗’啊!秦国和楚国互相削弱,韩、魏两国却保存实力,乘机进攻楚国的后方,出谋划策没有比这样再错误的了,所以希望大王要深思熟虑。

秦国出兵进攻卫国及阳晋,必定卡住诸侯的交通要道,大王出动全部军队进攻宋国,不到数月,就可以占领宋国。若再继续东进,那泗上十二诸侯就全为大王所有了。在诸侯中倡导合纵联盟最坚定的苏秦,被封为武安君,而出任燕相,暗中与燕王合谋进攻齐国,瓜分齐国。他假装在燕国获罪,逃到齐国,齐王接纳了他,并任命他为相国。过了两年,齐王发觉他的阴谋,非常气愤,便车裂苏秦于集市中。依靠一贯诳骗欺诈、反复无常来求荣的苏秦,想要图谋左右天下,统一诸侯,这不可能成功,是很明显的了。现在,秦、楚两国接界,本来应是友好的国家。大王如能听从我的劝告,我可以让秦太子做楚国的人质,让楚太子做秦国的人质,让秦女做大王侍奉洒扫的小妾,并献出万户大邑,作为大王的汤沐邑,从此秦、楚两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,永远互不侵犯。如果真是这样,我认为没有比这更有利于楚国的了。所以秦王派我出使贵国,呈献国书给您的车下风,敬候您的决定。

楚王说:楚国地处穷乡僻壤,靠近东海之滨。我年幼无知,不懂得国家的长远大计。现在承蒙贵宾英明的教导,我听从您的高见,谨率本国参加连横阵线。于是他派出使车百辆,献给秦王骇鸡犀角、夜光的宝璧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