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策

《战国策》也称《国策》,是一部独特的国别体著作,也可以说是一部独特的言论集、故事集。它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策士游说诸侯、国君的活动和说辞,以及一些相关史实和历史人物。它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,反映了战国至秦汉之际的社会风貌和各国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外交方面的重大活动,生动记载了纵横家们的机智善辩、聪明智慧。
赵惠文王三十年

【原文】

赵惠文王三十年,相都平君田单问赵奢曰: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,所以不服者,独将军之用众。用众者,使民不得耕作,粮食赁不可给也[1]。此坐而自破之道也,非单之所为也。单闻之,帝王之兵,所用者不过三万,而天下服矣。今将军必负十万、二十万之众乃用之,此单之所不服也。

马服曰:君非徒不达于兵也[2],又不明其时势。夫吴干之剑[3],肉试则断牛马,金试则截盘匜[4];薄之柱上而击之,则折为三,质之石上而击之,则碎为百。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,是薄柱、击石之类也。且夫吴干之剑材,难夫毋脊之厚[5],而锋不入;无脾之薄[6],而刃不断。兼有是两者,无钓镡蒙须之便[7],操其刃而刺,则未入而手断。君无十余、二十万之众,而为此钓镡蒙须之便,而徒以三万行于天下,君焉能乎?且古者四海之内,分为万国。城虽大,无过三百丈者。人虽众,无过三千家者。而以集兵三万,距此奚难哉!今取古之为万国者,分以为战国七,能具数十万之兵,旷日持久,数岁,即君之齐已。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,五年乃罢。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,五年乃归。今者,齐、韩相方,而国围攻焉,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’者乎哉?今千丈之城,万家之邑相望也,而索以三万之众,围千丈之城,不存其一角,而野战不足用也,君将以此何之?都平君喟然太息曰:单不至也!

【注释】

[1]輓赁:运输。輓,拉车。赁,即任,负载。给:供给。
[2]非徒:不只,不仅。
[3]吴干:指吴国干将宝剑。
[4]匜(yí):古代盥洗用具。
[5]毋脊之厚:即脊薄。脊薄则剑末锋易卷。
[6]脾:近刃的剑面。
[7]钓:鲍本作钩,指剑头环。 赵惠文王三十年 :指剑柄。镡(xín):剑鼻。蒙须:剑绳。

【翻译】

赵惠文王三十年,齐相安平君田单问赵奢说:我并不是不喜欢将军的兵法,我所不佩服的,仅仅是将军用兵太多。用兵太多,使得百姓不能耕种,粮食运输也就供给不上。这是坐以待毙的办法,我不采用这样的办法。我听说:帝王用兵,所用的不过三万,而天下就能归服。现在将军一定要有十万、二十万才去运用,这就是我所不佩服的地方。

马服君赵奢说:您不仅不了解用兵之法,而且也不明了军事形势。吴国的干将宝剑,试肉可以砍断牛、马,试金可以截断盘匜。如果往柱子上击,宝剑就折为三段,如果往石上击,宝剑就碎为百片。现在用三万兵力去对付强国的军队,这就类似击柱’击石’那样。况且,很难有像吴国干将这样好的宝剑。如果剑脊薄,则剑刃易卷;剑近刃处厚,则剑刃不可断物。如果兼有剑脊厚、剑近刃处薄两个特点,但剑头上没有剑环、剑柄、剑珥、剑绳的便利,那只好握着剑刃去刺杀。这样,还没有刺别人,握剑的手已被割断。您如果没有十万、二十万的军队,即使有剑环、剑柄、剑珥、剑绳的便利,只凭三万人就想横行于天下,这怎么可能呢?而且,古代天下分为万国,都城虽大,城四周也没超过三百丈的;人虽多,也没有超过三千家的。如果用训练有素的三万军队去对付这样的国家,还有什么困难呢?现在,古代的万国已经分为战国七雄,都能组织起几十万的兵力,如果交战旷日持久,经过几年,恐怕您也会遭到当年燕昭王攻入齐都临淄那样的结局吧。从前齐国用二十万的兵力进攻楚国,经过五年才结束战争;赵国用二十万的兵力进攻中山国,经过五年才胜利返回。现在齐、韩两国势均力敌,两国相互围攻,怎么会有谁敢说我用三万兵力去救援他们’呢?现在,千丈的高城,万家的大邑,互相怨敌,而要求拿三万的兵力去包围千丈之城,那只能围住城的一个角,进行野战就不够用了,您还想用这点兵力干什么呢?安平君田单长长叹息说:我没有考虑到这一些啊!

上一篇:王破原阳
下一篇:秦围赵之邯郸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